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农垦局  >  改革发展

农垦情况2012年第43期

日期:2014-02-27 作者: 来源:农业部农垦局 【字号: 打印本页

  编者按:“十一五”以来,安徽农垦一方面贯彻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境外农业资源开发;另一方面,以龙亢农场纳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垦地合作战略,探索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谱写了开放合作的新篇章。现将安徽垦区的做法刊登如下,供各垦区参考。

开放合作谱新篇

  ——安徽农垦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简述

  “十一五”以来,安徽农垦秉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坚持与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针相结合,与农场所在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发展重点相结合,与发挥农垦的产业优势、要素优势相结合,深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合作。在非洲的津巴布韦建成3个示范农场,一期开垦土地7.5万亩,并与省内7个市、13个县区、6家省企、2所高校、1所农科院、以及5家央企和2个兄弟垦区共36家单位携手共谋发展,合作共建6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全国农民创业园。这些开放合作的发展举措,拓展了农垦发展空间,促进了城市建设和农垦职工及居民的就业增收,提高了农垦农业现代化、工业园区化、居住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推动了农垦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合作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达到了合作双赢,发展共享的目标。

走出去开拓发展新空间

  安徽农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努力提高省农垦集团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010年12月,在省政府与津巴布韦政府签署双方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农垦与津巴布韦政府签署农业合作协议。目前,安徽农垦在津巴布韦首期建成了3个示范农场,开垦土地7.5万亩。项目于2011年3月正式进驻实施,首季试种的1.1万亩小麦,亩产达800斤,超当地平均产量两倍。第二季种植的大豆、玉米、烟叶总面积3万亩,亩产分别达290斤、700斤和370斤,均超过当地平均产量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该项目的实施,在津国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年多来,皖津公司先后接待了津国有关政府部门、大学、周边农场主、中津企业等各级观摩考察团28批次,加强了中津双方友谊互动与交流,公司更得到了中央领导及外交部、商务部、农业部等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中国日报、安徽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均对安徽农垦农业“走出去”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由于该项目的实施,已先后从国内采购输出物资10批次,共有农机装备230台套、水利设备30台套、化肥农药及大批生活物资等,总货值4000多万元,为我省产能转移、产品出口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二期合同即将与津方签约,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种植面积扩大至5万公顷,能够容纳更多的企业共同投资开发。按照省政府领导指示精神,组建联盟,抱团“走出去”,积极引进中非基金、中农发集团等央企加强联合,共同发展。

垦地合作开创发展新模式

  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振兴皖北计划等战略决策,按照合作共赢、发展共享的原则,安徽农垦主动与相关市县区签订战略合作发展协议,围绕合作项目,推进垦地共同发展。

  一是项目带动。安徽农垦敬亭山茶场位于宣城市郊,场部及山南等地约3万亩土地纳入宣城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中约3000亩在城市中心区,区位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安徽农垦集团根据宣城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以开发建设生态观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主线,与宣城市政府共同实施敬亭山茶场山南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通过农垦代建宣城市主干道、中学、五星级宾馆等项目,一方面盘活了农垦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茶场职工拆迁安置受益显著;另一方面,改善了宣城市部分市政设施和投资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共赢。

  二是整体开发。安徽农垦淮南农场位于淮南市东郊。省农垦集团以“合(肥)淮(南)同城化”为契机,抓住京福高铁淮南站、淮蚌高速公路、206国道改线、淮河淮上大桥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均经过或坐落于农场区域的发展机遇,与淮南市共同开发淮南农场。2009年7月,成立了“淮南农场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与淮南农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受淮南市政府和省农垦集团公司双重领导,享受区级管理权限和开发区财税、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行使区级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土地规划建设管理等行政执法权限。省农垦集团公司还与淮南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了“淮南垦投建设开发集团公司”,主要从事淮南市东部滨湖新城区的开发建设。目前,淮南农场4.2万亩土地已纳入淮南市整体规划,合理安排现代农业区、工业园区和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等各类用地,11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及东部工业园区等项目陆续启动,整体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三是共建园区。安徽农垦20个农场中有12个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内。安徽农垦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以农垦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工业园区为依托,积极争取政策,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共建共赢。截至目前,安徽农垦已与淮南市、宣城市、郎溪县等市县合作共建了7家工业园区。其中,与郎溪县合作的十字工业园区,经过几年发展,于201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引进计划总投资300亿元以上的浙江海宁经编产业整体转移项目,打造郎溪(中国)经编产业新都。与淮南市合作的淮南东部工业园区,引进的陕西重汽、山西煤机、中国建材等一批知名企业陆续入园并投产,固定资产总投资将达38.4亿元。

  四是科技研发。安徽农垦与省农科院在龙亢农场共同成立了皖北科技创新中心,成功研发“皖科700”等小麦新品系、“绿旱一号”水稻和“皖豆28”等品种,并开展了水稻中国区高产栽培等国际合作试验。与奇瑞重工股份公司及安徽农业大学分别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精准农业技术、农业装备研发应用、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与种质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将展开深入合作。皖垦种业通过与多家科研单位协同攻关,拥有生产经营品种23个,育成自主知识产权品种6个,进入省及国家级试验品种54个,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皖垦种业与甘肃农垦黄羊河集团、宁夏农垦等进行玉米制种合作,前景良好。

  五是资本合作。安徽农垦适时提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份的创新转型发展思路,即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发展,将垦区部分城郊型农场的土地资源变为工商业等资产,在保持国有农场名称和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成立投资发展公司,将农场现有的土地等转型后的资产等充实到投资发展公司,实现垦区转型发展。为实现实体经济与资本经济“两条腿”走路,加快农垦经济发展,安徽农垦还积极试水资本市场。皖垦种业积极引进中国种子集团等4家公司,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为上市做好了准备。安徽农垦参与并发起成立全国第四家、省内第一家农业保险公司——国元农业保险公司,运行良好。今年安徽农垦以控股方式,与省盐业总公司等合作,成立皖垦小额贷款公司。此外,安徽农垦与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徽商银行等签订银企战略合作协议,保证了集团发展所需资金。

全国农村试验区开启改革新探索

  安徽农垦龙亢农场,作为农垦唯一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以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为主题,积极开展“现代农业辐射、农村人口转移、农场城镇管理制度改革”三项内容试验,努力实现“农业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三项试验目标。试验区范围包括龙亢农场及怀远县河溜镇、龙亢镇、徐圩乡。

  试验区获批后,安徽农垦按照农业部的批复和省委书记张宝顺、副省长梁卫国的批示精神,及时与省市县对接,围绕试验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健全机制,完善措施,保证了各项试验工作有序开展。根据试验区垦地一体化发展要求,打破行政区域和体制界限,依据怀远县《安徽省龙亢农场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规划》要求,把试验区规划同怀远县、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有关规划相衔接,编制和修改了包括“一场三镇”在内的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试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等。

  在现代农业示范方面,加大了资金和项目的投入,开展了现代农业装备服务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项目建设。通过和周边乡镇签订协议,实施订单农业,扩大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已实现土地流转2000亩,在试验区3个乡镇分别谋划建设5000亩的高产田示范区正在推进之中。在产业化发展方面,试验区新增企业3家,招商引资到位额7340万元。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试验区城镇规划已获怀远县人代会通过,商贸城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待批,场部几个出入口、城镇道路交叉口得以整治,滨河景观工程效果初现,500余间计1.2万平方米沿街违章占道搭建物全部和谐拆除。

                                    (安徽省农垦集团公司供稿)